有些品種很難扦插成活,最近我試了用綠色的尾枝來扦插,竟然生根了.一般枝條最尾端是綠色的,我就剪了這部份來扦插.
剪下尾枝待用.
去掉葉子,只留最尾端的兩三片嫰葉.
我用接枝餅來扦插.接枝餅先浸水讓它膨脹.
枝條先塗一點生根粉.小心扒開接枝餅,把枝條種在里面.
再把扦插小苗放進一個塑料杯子,外面用膠料袋套好,放置戶外光亮通風處.約3至4星期長根.
我的扶桑品種,主要靠種子播種.從發芽到開花,約一年時間,這是漫長的等待.
準備嫁接的工具簡單,一把鋒利的小刀,尼龍縄,五金店里賣的封密膠帶以及透明塑料袋.
剪下一根枝當穗木.最好不要太老及粗大的枝.
穗木去掉葉子.長度約3-4吋即可.
穗木與枮木的枝條(準備要連接部份),體型最好大致一樣大小.選好要駁接的部位後,剪掉多餘的尾枝.
穗木(枝條)底部用利刀兩面削扁.此時可看到皮下有綠色一層以及白色實心.
枮木那頭,則用刀切一刀,以便開嘴.
尖形的穗木插進開嘴的枮木,形成兩者夾在一起.然後用膠帶把這接口封堵.要綁緊,不要脫落.另一個要點是.穗木與枮木的綠色那層,兩者要接觸到.
若不成功的話,穗木會乾枯.但枮木還是活著.
可以先剪開袋子一角,讓新長的枝條適應溫差,數天之後,取下袋子.
有句話是"捨得",有捨就有得.
這是早上拍的照片.顏色有差異.
這項科研主導人員是王錫民教授以及國大生物系副教授Kunchithapadam Swaminathan等人。
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醫生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提出用大紅花(木槿的一種)的籽生產糖漿,大馬當時因此曾一度種植大量的大紅花。
王錫民也因此以木槿病毒為研究課題,認為隨著本區域的大紅花數量增長,必定會有抵抗病毒方面的需求。
雖然馬來西亞的計劃無疾而終,但王錫民卻在新加坡與木槿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王錫民的研究團隊從木槿葉子中提取各種病毒,除了對木槿最具殺傷的木槿褪綠環斑病毒(Hibiscus Chlorotic ringspot virus)外,也發現了以新加坡命名的"木槿潛伏新加坡病毒"(Hibiscus Latent Singapore Virus簡稱HLSV)。
該研究團隊破解了HLSV病毒,也就是解除病毒的毒性,HLSV病毒對植物就無害了.這個發現可能對未來治療癌症是一項突破.如果新發現的病毒基因,注入抗癌葯,再放進癌症病發區——也就是腫瘤內,漸漸釋放藥物,相信副作用更小。
該團隊科研成果已刊登在最新一期(Volume 406 Issue 3)的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。網址是:
http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?_ob=ArticleURL&_udi=B6WK7-51TYF9W-3&_user=10&_coverDate=02%2F25%2F2011&_rdoc=16&_fmt=high&_orig=browse&_origin=browse&_zone=rslt_list_item&_srch=doc-info%28%23toc%236899%232011%23995939996%232890789%23FLA%23display%23Volume%29&_cdi=6899&_sort=d&_docanchor=&_ct=17&_acct=C000050221&_version=1&_urlVersion=0&_userid=10&md5=2603db3157ac07206bdf6154542c8d56&searchtype=a